梁天柱(1919-2001),山东人。因喜天柱山摩崖石刻,故自号“天柱山民”,更以“梁天柱”为其画名。梁先生本为西医,出身医生世家,少年上塾时就迷上画画,1940年与五兄梁玉楝合作在青岛平度路创办“大安医院”并任院长。1957年他42岁时调入青岛市北区医院,任外科主治医师。梁大夫一生行医,医德高尚。然,情之所钟,心之所弛,生之所好,身之所乐,尽在笔墨丹青之中。 早年纸张匮乏,他爱在处方笺上作画,方寸之间见天地,虽屡受批评,仍不改嗜好,后竟成大器。在处方笺上练出绝活,几十年笔耕不辍,梁大夫曾笑言用掉了几万张处方,因此后来提笔就上,从不打稿,从不重复,直接以焦墨画墨稿,不修不补,一笔贯底,一气呵成,梁天柱的画风大气磅礴,钢筋铁骨,浑厚拙朴,尤喜用褚石土黄石绿石青朱砂铁锈红深蓝褐色层层晕染,山水氤氲,高山流水知深蕴。
60岁始正式作画,80岁扬名天下,开创“梁家山水”独特一派。师承石涛、石溪、王蒙、黄宾虹等名家,他的山水画颇得黄宾虹艺术之精妙,却立志改革,形成了似黄宾虹,非黄宾虹的独特个人风格。 学诗于岛城名家王苍门下,画艺常请教于孙国枫、张朋等学者。 退休后的第2天,即离青外出,在两年的时间里,两度北上、七次南游,更以古稀之年西访敦煌,嗣后画风大变。1980年春天,65岁的梁先生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开始向往以久的敦煌之行,飞天石窟壁画令梁先生激动地泪如雨下,他深受启发,认真学习,专心研磨,竟逗留半年有余,影响了他一生的绘画。那五代的大开大阖,隋唐的汪洋恣肆,宋的弥天舞蹈庞,使梁先生的内心深处发生了裂帛似的变化,他在宝窟发下宏愿:“一定要把敦煌辉煌的色彩和火焰般流动的线条纳入中国山水画,把宗教绘画的神秘,圣洁,热情引入中国山水画。”敦煌之行归来,从此开始了新的探索,他的画风大变,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出黄入唐,融水墨重彩于一炉,将敦煌艺术节奏,韵律,色彩都融入了山水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