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专注中国文化研究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斋名梨俱室,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惠州巴罗克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书法家吴云峰介绍,饶宗颐是一名博学家,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主题性的创作,并且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像饶教授为惠州挂榜阁撰写《挂榜阁记》一样,是围绕惠州文化进行的主题性创作,对于提升惠州文化品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他的作品价值是无价的,不适宜用钱来衡量。”
饶宗颐在国学上是一名忠实的传承者。近百年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关心传统国学的人越来越少,而饶宗颐数十年来专注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研究。关于问到饶宗颐的学术界和艺术届上的地位时,吴云峰说,有一年饶宗颐去北京,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前在机场等候他。在季羡林逝世后,饶宗颐的地位更是独一无二的。
对东坡文化情有独钟
1938年,饶宗颐曾途经惠州。当时,饶宗颐被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时值日军入侵,广州沦陷。饶宗颐拟经梅县、惠州,本拟绕道香港入滇,没想到中途染疾,滞留在香港。
2010年5月,95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来到惠州,畅游西湖、挂榜阁等景点,并为挂榜阁撰记。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说,饶宗颐先生为写好《挂榜阁记》,特别专心研究了惠州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敬业的工作精神以及乐观的情怀值得后辈学习。
在饶宗颐的诗文书画中,有很多作品都有苏东坡的印记。在早前的“雪堂余韵”为主题的饶宗颐惠州书画作品展中,大部分作品是与苏东坡有关。
《书天池观潮诗》是饶宗颐先生上世纪90年代的诗作。这件作品是饶宗颐先生回到香港后所书,用笔沉厚而韵味十足,正是他兼东坡书体变化而成。他更融入黄山谷坚挺笔势,使整体结字更有力。本幅作品可以说是他合用苏、黄两家笔法,自出己意的代表作品。
《书步东坡寒食诗韵题白山图册句》这首五言古体诗是饶宗颐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与欧洲汉学家戴密微教授旅游阿尔卑斯山后所作。原诗是步东坡寒食帖韵。苏东坡写寒食帖时,正是他贬居异域之际,故诗意沉郁。饶宗颐先生一改东坡悲凉之意,而改以积极向上意态,故诗风有东坡之“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的隽永,也兼李太白豪迈奔放之气。此作特为惠州“雪堂余韵”展而书,笔意全取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之神态,东坡所云“刚健含婀娜,端庄杂流丽”,此作足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