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山水画浅议
神州大地,物华天宝。千山耸立,万水横流,江山如画,画里江山。古往今来,多少仁者,智者徜徉其间,乐而忘返;多少山水画家搜妙创真,在古韵今情中一代一代的求索,以生命和才艺铸起一座彪炳世界的艺术殿堂。这里有巨匠、大师们的辉煌,有经典、名作的璀璨,更有无数有志者的心血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永不干涸的流淌。
周铭,一个憨厚的中年汉子,带着儿时的梦幻,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带着对艺术的渴望,一意孤行地走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他以自己的山水画作品,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倾诉着对祖国河山的赤子之情。
周铭从小就酷爱书画艺术,数十年来,不管生活上有过怎么样的磨难,不管艺术上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依然初衷不改,从容而坚定地追求山水画艺术,执着而顽强地去构建他心目中雄浑、博大的山水画理想王国。他的山水画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取向、艺术品味是十分明确的。高山巍峨,直入天际,瀑布飞流,闻之有声,碧树白云,一派生机。浩然之气,磅礴之势,不期而至。中国山水画的大山、大水,全景式的传统程式,在周铭的笔下得到传承和富于个性的表现。坦言地讲,这种程式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华与经典,传承其神,不负今人,何其艰难。况且,多少大师的身影、功绩、智慧洒在这条路上;多少志者、智者挤身在这条路上,要使自己的山水画作品有时代精神和自己的风格更是难上加难。但这条路是勇敢者的路,是充满阳光的路,是有前途的路。可以断言,不管时代如何进展,不管技法如何变幻,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精神内涵,艺术取向不会改变。那笔墨间所展现出来恢宏幽深的意境,那层峦叠嶂、大江东去的气势,依然是中国山水画脊梁。中国传统,中国功夫,中国精神,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必将传承下去,继往开来。周铭深谙此理,并认准方向,知难而上,这和他人生经历,人生理念,精神品格是相通的。
周铭写生六上太行,这座横亘在祖国北方的名山,自古以来就以雄险奇绝而著称,并成为中国北派山水画的摇篮。太行山无疑是周铭心目中的英雄和天开图画的恩师。太行山巍巍气魄,荡荡大美,潜移默化地溶于他的脑海心际,常常使他闲目如在碗底,笔所未到气已吞。看到周铭近期创作的《峰高岭翠春来醉》、《崖上人家》、《暖日芳林》、《苍崖岚气升》等太行山系列作品,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程式,却给人不雷同的新鲜感。他采用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和气氛的烘托,来表现不同的立意,张扬作品的风格。近年来,他将感悟到的太行神韵,得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再现,标志着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已进入到一个“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的境界之中,从写实到写意,从写景到寄情的飞跃,让人们看到他内心精神世界的充实和艺术品味的升华。
拥抱生活,魂系自然,与人民共命运,同时代共呼吸,是一个画家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画家的良知。周铭躬行此道,不急不燥,潜心执着,不仅表现在他对传统的虚心和对前辈的敬重,更为可贵的是他对大自然的真诚。他常年不辞辛苦地写生、采风,每临景观总是认真观察,从山川物理、物态、物情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拓展自己的胸怀,并以此为根基,来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不断完善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做到纳浩然之气于胸臆,采山川之神于笔端。每每临池而作,取象不惑,倾情放怀,自然天成,山石树木,林泉烟霞,皆可随意而安,迁想妙得,可谓:气势真情两相合,广大源于精微中。
生活、修养,技艺是一个画家成长,成功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画家要毕一生之力,在成功与失败中去探索,在渐修与顿悟中追求。周铭,正值壮年,他走过的路是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时至今日,他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硕士课程高研班,按照中国传统礼仪拜山水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弟子李宝林为师,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一定会播撒丰收的种子,为弘扬李派山水精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迎来金色的秋天,因为他太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太热爱他所钟情的中国山水画。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日于北京紫草堂书屋
注:作者衣惠春系著名山水画家,中国徐悲鸿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