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孟东岭以扎实的笔墨功底、丰富的生活基础、炙热的艺术情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创作出很多苍凉、厚重、博大以太行山为创作题材画作,受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他曾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画过人物画、电影招贴画,刻过木刻,90年代后受白云乡影响专攻山水画。70年代从师于著名画家李琦、钟涵、刘勃舒等先生,曾得到贾又福先生的指导。作品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散见于国内外各报刊,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现为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美术编辑、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石家庄市第九、十政协委员。
美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山水画家,就应表现山川之美,为山水传神写照,以启迪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川之情。他不但善于表现“山川之骨”,还能表现“山川之气”。他笔下的山川,或雄伟高大,望而感叹;或浑厚刚劲,气势磅礴;或苍凉悲怆,使人震撼;或云气氤氲,阴柔飘渺;山腰云气缭绕,山脚溪水淙淙,山顶亭台芳舍,山谷鸟儿飞翔;烟雨空濛,草木丰茂,山峦起伏,江河萦回,可思可游,令人神往;或雄美,或壮美,或苍美,或柔美......皴、擦、点、染、勾、勒、泼、洒,无论表现形式如何,他始终抓住了“美”这个真谛,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类越文明越进步,越需要美,越会欣赏美。美是发展的,真正的美永远不会过时。作为艺术家不能赶时髦,不能为了暂时的“新”,而丢掉美。孟东岭为祖国山水传神写照,表现山水之美,艺术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是可赞可贺的。
生活是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是山水画家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永远不会过时。脱离生活,脱离对象,艺术就会贫乏单调,陈旧萎缩。反之,脱离大家认可的传统,艺术就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观孟东岭的山水画,无论经营位置,用笔用墨,随类赋彩,都不是胡乱“创新”,而是既尊重客观对象,合情合理,又保持了中国山水禹的传统,讲究笔情墨趣,干湿浓淡遵。从孟东岭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出,他既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真山真水的丰富和变化。既可以看出画家的传统功底,也可以领略到画家的生活底蕴。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是神态;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中国山水画家就应该竭尽全力,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搜进奇峰打草稿”,画出山水画的意境,画出诗情画意。早在南北朝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理论家宗炳(375—443年)就提出了山水画“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主张,他非常形象和生动地指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孟东岭的山水画,充分注意到了季节与地域的变化和特点;《静观风云变幻》云气朦朦,雾霭氤氲,博大深远;《但看云卷云舒》笔墨姿纵,色彩明快,富有诗意;《静谧无声》既有“北宗”山水的写真写实,又有南国山水的清润苍茫。“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具有“真山水”之川谷,之云气,之烟岚,之风雨,之阴睛 ,看此画令人生此意,起此心,如真在此山中。《晚秋烟岚》则奇峰险岭,气势雄伟......从孟东岭的优秀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不仅注意意境、神态、情感的表达,还十分注重“真山水”的刻画,尽力去追求景景交融、寓情于景、形神兼备,这是孟东岭山水画的又一亮点。
孟东岭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并攻读过河北大学新闻专业,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历任县广播电视局局长、乡长、行政处长、财务处长,兼职工会副主席,行政工作繁忙,但他却能把行政工作和绘画艺术的矛盾巧妙的处理。他做行政工作主要是逻辑思维,做事有板有眼,严肃认真,仗义执言,秉公办事。作画则运用形象思维,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取舍,敢于夸张,既有传统之法,每落一笔,都有逻辑依据,决不胡涂乱抹;又无定法,怎么美就怎么画。在平淡无奇的对象中发现美和表现美。他深刻理解绘画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他觉得深刻的作品不是单单有技巧就可以创作出来的,更主要是要有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生活基础。在工作之余,他无比热爱他从事的艺术,每年的寒、暑假,星期日都是他拼命画画的好时机。泰山、华山、恒山、天山等祖国的名山大川都曾去写生过。他在部队时曾经多次驻训在太行山里,也曾经自费到太行山去亲身感受大山的情怀,他喜欢山里人的淳朴,喜欢大山的宁静,他感到太行山不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在苍凉之中可见其精神。太行山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太行是绘画取之不尽描绘不完的丰富宝藏。他决心为太行山八传神写照,他要用画笔作太行山的歌手和诗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业,我衷心祝愿他在这条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